返回

御前姝色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章 第 14 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刚刚平息,宥儿身子又不好,儿子实在无暇顾及……”

    “得了。”

    听出皇帝又欲推拒,贵太妃顿时无奈打断,而后耐心相劝:“皇上胸怀社稷,不贪恋儿女情长固然是好,可却不能将心思全然抛去前朝,后宫也得绵延子嗣才是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晏绪礼微微低首,“连累母妃劳神,是儿子不孝。”

    乌贵太妃轻叹一声,知道晏绪礼不过面上答应得痛快,实则压根儿没往心里去。

    “旁人也就罢了。只是嘉毅王府的卫真县主,皇上总不该推脱了吧?”乌贵太妃试探着发问。

    晏绪礼闻言,登时微微皱眉,诧道:“卫真县主尚要唤儿子一声‘表叔’,选聘她进宫,恐怕多有不妥。”

    说起这嘉毅王,其实并非皇室宗亲,而是以军功封爵的异姓王。自从上代老王爷迎娶宗室郡主为妻,才叫子孙后代搭上了晏氏血脉。

    乌贵太妃本欲张口说些什么,却碍于皇后在此,陡然沉默下来。

    察觉自己被有意无意地隔绝在外,傅瑶脸上几乎撑不住笑,识趣站起身:“启禀皇上、母妃,臣妾忽而记起宫中还有些账册要看,便先告退了。”

    晏绪礼淡应一句后,便不再作声,反倒是乌贵太妃补上几句体面话,略安慰了一下皇后。

    待屋内再无旁人,乌贵太妃这才轻声解释:“卫真县主参选之事,原是嘉毅太妃亲自进宫来说的,也去到太皇太后跟前禀过。”

    这位嘉毅太妃,便是当初嫁与老王爷的康乐郡主。论起亲戚辈分来,她应是皇帝的堂姑母。

    见晏绪礼没吭声,乌贵太妃只当他心里有顾虑,便又劝道:“左右你们都出了五服,早就算不得什么实在亲戚。卫真县主转过年都是十九的大姑娘了,不过是因她祖母的缘故,这才成了你表侄女。单论岁数,你们可远够不上两辈人。”

    晏绪礼垂目沉思,好半晌,才默默开口:“儿子记得县主是个闲不住的性子,进宫反倒拘束了人家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早就问过县主的意思,她自己是愿意的。身为顾氏之女,明事理、识大体,这便很好。日后你若同她相处得来,那自无二话;倘若你仍不喜欢,便只拿她当个小辈养在宫中。”

    乌贵太妃顿了顿,又隐晦地提起:“皇帝跟嘉毅王府续上姻亲,大家伙儿才能把心搁回肚子里。”

    当年先帝子嗣众多,其中不乏母族强劲之辈。晏绪礼生母无靠,养母族中又只出文臣。开府次年,他便铤而走险,远赴漠北边陲,凭军功挣得还朝夺嫡的资格。

    而漠北之地,正是嘉毅王驻兵镇守。

    嘉毅王府素来不涉党争,但令一位成年皇子从战场上活着回来,似乎本身就代表一种微妙的拥立。

    无论是从前,还是如今和往后,顾氏手中的兵权,皇帝都须紧紧笼络住。

    晏绪礼听了半晌话,眉骨泛酸得厉害,不由撑额敛目,徐徐叹道:

    “那便依您和老祖宗的。”

    “反正您二老都跟姑母商量定了,既是两厢情愿的事儿,儿子还能说什么?”晏绪礼扯了下唇角,语似轻松。

    “趁这当口只咱娘儿俩在,母妃就说两句不大中听的。”

    大致能猜出晏绪礼不喜纳妃的缘由,乌贵太妃握来他掌心,温声开解道:

    “如今你那后宫里头,除却贵妃成日跟个朝天椒似的,余下几个都是蔼和和儿的笑面佛。可眼看五六年过去,你膝下竟只存了大皇子这一根独苗。可见后宫里人少,也未必就能消停到哪儿去,品性好才是最要紧的。”

    “母妃说得是。”晏绪礼颔首,“外头素来将后宫比作小朝廷,儿子也深以为然。若论起治国之道,无外乎上梁正则下梁立,水活清则鱼鸟欢。外朝贤臣良将辈出,内廷里却总无人堪用,实在叫人头疼。”

    她这养子心思深,讲起话来也爱绕弯儿。乌贵太妃仔细琢磨一番,这才弄明白晏绪礼言下之意,似乎是觉得后宫里上梁不正?

    乌贵太妃忽然间想通什么,不禁低声问道:“方才瞧你待皇后的态度,就有些不冷不热似的,你俩之间是有疙瘩了?”

    “母妃慧眼如炬,儿子也不瞒您。”

    晏绪礼眸中晦暗,有些话不必多言,只需点到为止:“年初勤妃难产之事来得突然,儿子着人暗中探查过,里头果然藏着许多蹊跷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再见皇后,总觉不复从前那般凭信,禁不住要疏远似的。”说到此处,晏绪礼语调忽而有些低沉。

    连结发妻子都不可信任,皇帝倒真成了孤家寡人。

    乌贵太妃心觉亏欠,眼眶里便涌起热意,竭力宽慰道:“后宫里尔虞我诈,无人能独善其身,这你也是清楚的。夫妻间有时便要装聋作哑,互相担待。帝后和睦,才能叫朝中安定……”

    说着说着,乌贵太妃便有些劝不下去,忍不住偏身拭去眼泪。

    见母妃心疼自己,晏绪礼有些说不出别扭,顿时收敛起所有情绪,冷静应道:

    “是。儿子目下并无废立之心

第14章 第 14 章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